上周郭先生犯胃病,發作時根本直不起身來,為了養胃,他讓妻子煮一段時間粥給他吃。結果一天喝紅棗粥的時候,結果喝粥的時候一不留神,不小心把棗子核也吞了下去,之后的一周經常無緣無故胃脹胃痛,一旦吃東西就會加重這一情況。
胃鏡檢查后發現,是一個棗核扎進了胃黏膜,將近3厘米的棗核,要是強行取出來會出現胃穿孔這種情況。最后做了個腹腔鏡微創手術,將胃部里面的棗核取了出來,六天之后,郭先生才可以吃粥類、面食類的流食。
郭先生想要養胃,沒成想卻讓胃部受了傷……網上有說法稱胃病患者不能吃紅棗,否則會加重胃部負擔,是真是假?胃病患者喝粥真的能養胃嗎?
很多情況下,胃病的出現與一種叫幽門螺桿菌(真菌)脫不了干系。慢性胃炎的出現除了受飲酒、藥物、身體免疫狀況等影響外,幽門螺桿菌就是主要的元兇。
只要是感染幽門螺桿菌,絕大部分的都會患有慢性胃炎,我國的一項8892名志愿者參加的慢性胃炎流行病學調查當中,測出將近50%的志愿者患有淺表性胃炎;超過32%的人患有糜爛性胃炎:接近18%的人患有萎縮性胃炎。
1944年WHO(世衛組織)就將幽門螺桿菌列為胃癌的致癌因子,會將胃病「催生」成胃癌。來自13個國家的研究調查數據指出,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感染胃癌的機率比普通人高出6倍。
胃病癌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成為腫瘤之前,會經歷多年、持續性的癌前病變,其中胃黏膜異型增生和腸上皮化生便是胃癌前病變。
當然,并非所有胃癌前病變最后都會發展成胃癌。不過當身體出現以下癥狀時,可能意味著胃病向胃癌轉化。
出現連續且毫無規律的胃部疼痛,尤其是吃飯1小時后,腹腔部分的骨頭開始鈍痛或者脹痛灼燒,這時候可能是出現了胃潰瘍;上腹部特別是靠近心臟部位,出現按壓會疼痛、質地堅硬的肉塊,這些都是慢性胃炎的癥狀;泛酸燒心,就像胸腔被火燒一樣,這個是急性腸胃炎表現;體重開始突然下降,身體明顯消瘦,即便服用藥物也沒有得以改善。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