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劉是做燒烤生意的,為了保證食材的新鮮度,每天早上都會親自去市場買菜。最近兩天,小劉發現自己的買的牛肉有點奇怪,刀一切下去不是黏在刀上就是黏在手上,且顏色特別鮮紅,懷疑買到假肉的小劉不敢把牛肉賣給顧客。
內心不忿的小劉將此事爆料給了記者,記者在走訪菜場時,一位業內人士爆料稱這種牛肉多半是「注膠肉」,將血水和食用膠混合注入牛肉體內,肉眼難以識別,長期食用這種肉會給健康帶來威脅。
注膠肉是指在動物屠宰前在其體內濫用卡拉膠、黃原膠、明膠等水溶液,以此來到增重目的的肉。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所有加了黃原膠、卡拉膠的肉都是注膠肉。黃原膠和卡拉膠是合法的添加劑,常見的加工肉類多有這些物質的身影。
中國營養學會科普委員葩麗澤表示,想要避免購買到注膠肉,要注意這三件事。
一是購買肉制品要去合格的商超、菜市場,這些正規場所的肉類都是經過檢驗,品質合格的; 二是購買時要觀察肉類的顏色,注膠肉的顏色會發黃、帶黏性,還有一股刺激的異味; 三是注膠肉的口感比較差,很難煮爛,肉片的紋理也比較松散。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豬肉消費量為11103.4萬噸,其中我國占比達到了49.6%,消費了5487萬噸豬肉。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我國在2018年豬肉的消費量達到全球范圍的50%。
豬肉屬于紅肉的一種,其在2015年就被世衛組織旗下的國際癌癥機構列為了2A類致癌物,即對動物致癌證據明確,對人類致癌證據有限的物質。
即便如此,還是很多人認為我國近年來癌癥高發,與攝入紅肉過多有直接關系,事實是如此嗎?
答案是否定的,紅肉只是被列為了2A類致癌物,這并不代表吃紅肉就會致癌。任何食物不加節制地大量攝入,都會給健康帶來傷害,紅肉也是同理。我們不能完全拒絕紅肉,因其內里的鐵元素含量是其他食物無法比擬的。
生活中適量吃紅肉,給身體帶來的益處大于弊端。但如果過量攝入的話,的確可能會成為癌癥的「幫兇」。且我們需要明確的是,癌癥的發生與遺傳、環境、生活習慣等因素均有關系,不能將其誘因完全歸咎于某一種食物。
生活中,我們真正需要注意的是這幾種肉類,食用后會給健康帶來較大的負擔。
1、畜三腺
三腺分別為甲狀腺、腎上腺和病變淋巴腺,這三個部位都不建議食用。因淋巴腺是負責殺菌的主要場所,內里含有的病菌在普通烹飪溫度下難以殺滅。甲狀腺和腎上腺內則有大量的激素,同樣也是在高溫下難以殺滅,食用后容易讓病菌進入體內,威脅健康。
2、野味和貓狗肉
不少人認為野生的動物肉營養價值更高,其實這個說法并沒有科學依據,無論野生與否,畜肉內的營養價值并不會有太大區別。相反,野生動物來路不明,可能會攜帶大量的病菌病毒,人在食用后會威脅健康。
3、動物脖頸
動物的脖頸是淋巴結的集中區域,這是動物身上的主要排毒腺體,建議在食用雞鴨等動物的脖子時要去皮。
尤其是一些較大的淋巴結,很可能是發生了病變,一定要及時丟棄。4、冷藏超半年的肉
肉類冷凍時間過長,不僅口感變差、營養流失,還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健康風險,一般不建議繼續食用。
5、加工肉
火腿、雞排、培根等都屬于加工肉的范疇,這些食物在加工處理過程中很可能會產生雜環胺、亞硝酸鹽等致癌物,長期大量攝入對健康極為不利。
肉類是身體補充營養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但日常吃肉要注意控制量,盲目大量攝入肉反而會給健康帶來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