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光緒帝之所以看中了駱成驤的試卷,卻只因為駱成驤在策論卷首的八個大字。
「主憂臣辱,主辱臣死。」
沒錯,正是這八個字讓當時年輕氣盛的光緒皇帝為之動容,畢竟作為清王朝的繼往開來者,光緒帝也曾想過效法先祖,怎奈清王朝氣數將盡,在內外凋敝的情況下成為了眾矢之的。
因此當光緒帝看到駱成驤所寫的策論時,內心的激動之情溢于言表,當即便決定欽點駱成驤為殿試頭名。
事實上,在當科主考官徐桐的擬定排名中,駱成驤僅能位列第三名,原因倒不是徐桐有徇私傾向,而是駱成驤雖然文章寫得好,但是毛筆字卻不算出類拔萃。
要知道在古代科舉考試中,一位考生字寫得漂不漂亮,可是直接關系到能否被考官相中,甚至像駱成驤一樣,影響最終的殿試排名。
只能說駱成驤的策論答卷恰逢其時,而二十出頭的光緒帝正是一腔熱血、急于用人之際,
所以駱成驤成為了自清朝開國以來四川省的第一位狀元,也是唯一一位。
在此之后,駱成驤歷任陜西提學使、京師大學堂首席提調等要職,而由于其本人出身貧寒,故駱成驤在其為官的三十年中,始終保持著節儉清廉的做官原則,并被時人稱為「布衣狀元」。
而駱成驤最為后人津津樂道的,便是其一生都熱衷于教育事業,其名言——「天下無如吃飯難,世上唯有讀書高」,更是深刻影響了一批又一批的清末學子。
連梁啟超都戲稱其為「狀元公有教書癮」,聶榮臻元帥更是稱贊他在四川成都等地興辦高等學堂的先驅做法。
許多人或許不知道,駱成驤曾歷任四川高等學校、成都高等師范學校、桂林法政學校的校長,其中四川高等學校便是如今四川大學的前身。
而且駱成驤在多次任教期間,都曾向所在的學府籌款捐資,尤其是在四川高等學校時,更是將友人陳宦所贈予的四千元費用撥給了學校,用于改善學生的住宿環境。
而駱成驤本人卻長時間家徒四壁,甚至到了廚灶屢空的境地,這也是其被稱為「窮狀元」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駱成驤雖然是個不折不扣的文狀元,卻熱衷于講武,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