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腳上一個穴位,名為「地五會穴」:疏泄肝膽,清利頭目,通經活絡
2023/08/19

地五會為經穴名(Dìwǔhuì)。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少陽膽經。地即土地,地為下,指足部,五即五個,會即會合,分布于足部的少陽經穴有五,此穴居其中,為上下脈氣會合之處,故名地五會。

【腧穴釋義】

地,地部也。五,五臟六腑也。會,交會也。該穴名意指天、地二部的寒濕水氣在此交會。本穴所處為足背外側陷者中,膽經上部經脈足臨泣穴傳來的氣血又為天部的寒濕風氣及地部的寒冷水濕,穴外天部的飄散陽氣至此后因本穴氣血的寒冷收引而化雨冷降穴內,穴外地部的溢流水液也匯入本穴,本穴如同五臟六腑的氣血匯合而成,且氣血為地部經水,故名。五會名意與地五會同。

【取穴位置】

在足背外側,當足四趾本節(第四跖趾關節)的后方,第四、五趾骨之間,小趾伸肌腱的內側緣。

【穴位解剖】

地五會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趾長伸肌腱、趾短伸肌腱外側、第四骨間背側肌、第二骨間足底肌。淺層布有足背中間皮神經,足背靜脈網和跖背動、靜脈。深層有趾足底總神經和趾底總動、靜脈。

【功能主治】

功能:疏泄肝膽,清利頭目,通經活絡。

主治:頭痛,目赤,耳鳴;乳癰,乳脹;脅肋脹痛,足跗腫痛。

【穴位配伍】

配光明能清肝明目主治眼癢眼痛;

配期門、行間、內關、肩井、足臨泣能理氣消癰主治氣郁乳癰;

配太陽、風池、懸顱、太沖、頷厭清熱瀉火主治頭痛;

配翳風、聽會、太沖、丘墟、中渚能瀉火利竅主治耳鳴、耳聾等。

【刺灸法】

治法:寒則通之或點刺出血,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針刺法:直刺或向上刺0.5~0.8寸,局部酸脹。

艾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于治療耳鳴,乳腺炎,腰疼,足背腫痛,肺結核,吐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