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彷徨者的嚮導。——阿克頓(英)
在人類文明歷史的長河中,許許多多的事物不斷更替,有些東西被時間所淹沒,
但是有些東西卻永遠的留存下來,這些留存下來的東西,都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和文化歷史的,
他們被研究,他們具有生命的意義,所以他們被稱為文物。
在早些年,大陸重慶有一位姓陳的老人在江邊釣魚時無意中撿到了一塊「廢鐵柱」
這塊鐵柱重達90公斤,高約75厘米,他以為是塊尋常的廢鐵,于是將其拿到廢品站以65塊錢的價格賣掉了。
(拾荒老人)
還好當地文物局消息靈通,聽到這件事後立即前去查看,才發現這個鐵柱原來是漢武帝時期流傳下來的橋墩,
粗略估計價值一個億以上。而這個文物也因此保留了下來。
可是相比鐵橋墩,另外一件價值3億的文物可就沒這麼幸運了……
拾荒老人的意外收穫
上個世紀70年代,各地都處在發展階段,大多數老百姓生活貧苦,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區,
土地稀少、環境惡劣,糧食供給成了很大問題,很多人甚至淪落到了討飯度日的地步。
相比于東部,大西北的內蒙古地區人煙稀少,物資更加匱乏。
所以大多數年輕人都選擇背井離鄉,外出打工,只有少數的老年人留在內蒙。
在生活艱難,環境惡劣的條件下,很多人沒有辦法,只好以拾荒來維持生計,而一個姓王的老人就是其中之一。
老人就出生在這裡,一輩子沒有走出去過。有一天,他和往常一樣出門,
希望能多撿一些廢品多賣點錢。不過這一天下來,老人的收穫並不多。
正當他滿臉愁容,準備回家的時候,突然看見不遠處的垃圾堆旁有一個長長的東西。
那個東西在冬日的陽光下散發著光亮,他瞧著奇怪,于是打算走近仔細看看。
老人走近一看,發現那個反光的東西居然是個生了銹的鐵棍。儘管鐵棍的表面有著不少的鐵鏽和泥土,
但依舊不能遮蓋它透出來的光芒,而上面還隱約地刻著一些奇怪的符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