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晚餐與壽命息息相關!怎麼吃、吃多少,今天告訴你答案
2023/09/26

晚餐究竟應該怎麼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有人認為晚餐能不吃盡量不吃,這樣不但能減輕腸胃的負擔,還可以更好地控制體重;有人認為晚餐雖然要吃,但一定要少吃,這樣才能對腸胃更好;還有人認為晚餐要和早餐及中餐一樣,一定要吃飽,不然半夜餓得難受,你會起來到處找吃的。

人云亦云,似乎誰說的都有道理,那麼,晚餐究竟要怎麼吃呢?

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孫長顥、李穎等人在《diabetes journals》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在糖尿病群體中,早餐吃得少,晚餐吃得多,會顯著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病和全因死亡風險。如果將晚餐總熱量的5%移到早餐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風險降低4%,心血管病死亡風險降低5%。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研究者也給出了答案,晚餐吃得多可能會引起代謝障礙,與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死亡風險密切相關。

看到這樣的研究結果,我們再回頭來看晚餐的問題,其實就非常簡單了。

第一,晚餐要和早餐及中餐一樣吃得很飽嗎?

當然不能,一日三餐雖然要規律,但不等于一日三餐都要吃得特別飽,有句話說得特別好,叫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之所以這樣做,其實是講科學的,經過漫長的一夜,我們都沒有再進食了,再加上上午這段時間,我們要以更好的精神面貌與充沛的體力投入工作,所以吃得好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不吃早餐危害很大,很多經常不吃早餐的人,不僅容易低血糖,影響工作學習效率,還很容易引起消化性潰瘍、膽囊結石及心腦血管疾病。早餐不吃,中餐和晚餐吃得更多,反而更容易肥胖。

中餐要吃飽一點,是因為經過一上午的工作,很多人體力消耗大,需要補充能量,再加上下午的時間仍然需要繼續工作,所以吃得要飽一點。

至于晚餐要吃少,是因為吃完晚餐之后很快就要休息了,如果吃太多反而影響腸胃的運轉,也影響睡眠。

第二,晚餐能不吃盡量不吃嗎?

很多人飲食上走極端,認為晚餐干脆不要吃好了。

晚餐要吃少,不等于晚餐不吃,一日三餐都要規律,經過一天的工作,到了晚上,要吃晚餐,不然夜里很容易饑腸轆轆。

有多少人晚餐不吃,夜里餓得受不了了,又爬起來找東西吃,或者正餐不吃,拼命吃零食,殊不知零食的能量更高。

還有一點,無論你是早餐不吃,還是晚餐不吃,直接導致的結果都是其他兩餐會吃得更多,看似一餐沒吃,其實能量反而攝入的更多。

第三,晚餐到底應該怎麼吃?

晚餐不能吃太飽,前面已經說了,建議晚餐最好吃個七分飽,留三分的空間,這叫留有余地,對健康更有利。

晚餐最好不要吃太晚,吃得越晚越不利于消化,吃得越晚越不利于睡眠,吃得越晚越容易肥胖。

晚餐還不能吃太好,很多人到了晚上就是大魚大肉,怎麼油膩怎麼來,殊不知,晚餐應該吃得清淡一點,你是不是有這種感覺,越是吃油膩的東西越容易餓,但越是吃清淡的素食越不容易餓呢?這是因為清淡的素食會增加飽腹感。

很多人可能吃一碗紅燒肉都還是餓,但有些人可能吃一個蘋果就感覺很飽了,恰恰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