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中國日報》稱華晨宇是「永不滿足的藝術家」?答:贊同
2023/09/27

粉絲提問:如何評價《中國日報》報道華晨宇是「永不滿足的藝術家」?

答:認同。當華晨宇的音樂上升到文化輸出時,對海外具有不俗的現代主義音樂個性競爭力

昨日,極具國際權威影響力的《中國日報》刊登了整版的華晨宇音樂信息,稱之為「永不滿足的藝術家」。消息發布,引發強烈關注。思索良久:如果我們是個老外,在海外的音樂環境中去聽其他國家有個華晨宇歌手的音樂,的的確確會被音樂非常強烈的現代個性和唯一性競爭力以及強大的記憶點感染。時代不一樣了,不同于所有人,也是一種強大的吸引力。

我們如何理解《中國日報》報道華晨宇「永不滿足的藝術家」這個事情,需要從三個方面切入:

1:《中國日報》的定位和意義?
2:《中國日報》所說華晨宇音樂的「永不滿足」的進步性在哪?3:《中國日報》為什麼冠以華晨宇「藝術家」稱號?

第一點,《中國日報》是我國全球性質的權威媒體。類比美國的《時代周刊》。主要是對全球發行英文版的中國信息。作為中國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也是唯一有效進入國際主流社會、國外媒體轉載率最高的中國報紙。這就相當于說,《中國日報》的整版刊登已經是非常難得的官方背書音樂成就。非商業,而關于主流藝術方向。

所以,《中國日報》刊登華晨宇為「永不滿足的藝術家」這個事是非常高非常高的評價。幾乎是將華晨宇作為了一定的代表性文化輸出核心人物,成為華語音樂在海外影響力選手。原因是:當把華晨宇的音樂從華語音樂的范圍上升到世界音樂時,的的確確具有非常強烈的個人風格和競爭力,以及一定藝術音樂的現代主義理解。

《中國日報》說華晨宇的「永不滿足」的進步性在哪?

大概可以歸納為如下三點:

1:作曲能力上的進步。2:音樂風格上的進步。3:音樂制作、演唱會上華語文化運用的進步。

作曲進步:出道時2014年第一張專輯《卡西莫多的禮物》只有華晨宇的三首原創作曲,而且存在一定小二度的理解使用偏差。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