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之中 「人品很差的人」 多半喜歡做4件事

沈少博 2022/08/12 檢舉 我要評論

《左傳》裡寫道:「兄弟鬩于牆,外禦其侮。如是,則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

兄弟姐妹不管有多大矛盾,關起門來,還是一家人,要榮辱與共,始終都不能弄丟血脈關係。

誠然,作為成年人,做人做事應該有分寸,不必拼命糾纏,反復計較。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很殘酷。即便你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你的兄弟姐妹也不一定會領情,甚至倒打一耙,把你的好,說成是壞。

到了一定的年紀,再回頭看看家人一路走來的情況,就會發現,兄弟姐妹之中,人品很差的人,多半喜歡做以下幾件事。

第一,借錢不還,還認為親人對他的幫助太少。

有這樣一種觀點:「當你準備借錢給他人時,就不要奢求能要回來,儘快把他忘掉。」

對于兄弟姐妹之間的金錢來往,你不要總是放在心上,連「催要」都是多餘的。畢竟,對方有錢的時候,自然會還給你,哪怕十年八年之後,也不會賴賬。

因為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所以會無條件地信任。

有一些人因為自己特別窮,但是其他兄弟姐妹經濟條件比他強一百倍,因此就心生怨恨,認為借錢就是「讓對方資助自己」,一開始就沒有打算還錢。

俗話說:「親兄弟,明算賬。」能不能及時還錢,是一回事,會不會把還錢的事情牢記在心上,是另一回事。

因為家庭困難,一時半會還不起錢,是可以理解的,但一直賴賬,舊債未還,又添新債,是不能接受的。

不管是誰,只要是當了老賴,就是人品有問題。

第二,父母身體健康時,搶著「供養」;父母需要照顧時,拒絕供養。

我的小叔叔,開了一家理髮店,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我的祖父祖母,一直生活在農村,靠種柑橘為生。

小叔叔四十多歲的時候,把祖父祖母接到了城裡,美其名曰「照顧父母」,其實是請祖母接送孫子,讓祖父到理髮店做免費的勤雜工。

小叔叔五十歲的時候,祖父祖母都老了,走路都要拄拐了。小叔叔開車把他們送回老家,然後打了一通電話,意思是說,他照顧父母多年,現在輪到其他的兄弟姐妹了。

佔有父母的「勞動力」,然後把沒有勞動能力的父母「拋棄」,這樣的做法,顯然是非常不道德的。

父母對兒女的愛和幫助,是無私的,但是不能不反哺。

試想一下,父母在身強力壯的時候,幫助了某個兒女成家立業,卻在茍延殘喘的時候,需要其他的兒女多加關照。按理說,誰得到的利益最多,誰就負責照顧父母。

變相把父母的錢財、體力榨幹,這樣的人,其內心的陰暗面,可見一斑。

第三,總是翻舊賬,拼命為親情決裂找理由。

兄弟姐妹一起長大,有快樂的片段,也有吵鬧的時候。

小時候,我和哥哥姐姐一起上山砍柴,我走得慢,力量也小。哥哥常常幫我背柴,姐姐也會在某個拐彎的地方等我。

在一起勞動的時候,姐姐也常常取笑我,說我太笨了,引起了我的不滿。因此,我常常和姐姐吵架。

大度的人,只記兄弟姐妹的好,不記仇。內心狹隘的人,故意忘記把曾經的矛盾找出來,然後用矛盾來掩蓋自己的「醜行」。比方說,按照約定,每個月要給父母一百塊錢贍養費。人品差的人就會說,他小時候很少買新衣服,其他兄弟姐妹買了很多新衣服,他受到了虧待,要克扣父母的贍養費。

做成一件事,可以找一百個理由;毀掉一件事,可以找一千個理由。 當一個人從大家庭裡得了很多好處,又不願意供養父母,回報家庭,他就會故意找茬,和親人斷交,自私自利的心跡,很明顯。

第四,對兄弟姐妹不信任,過分相信「枕邊風」。

有一個詞語叫「內親外戚」。也就是告訴我們,親戚和親人是有區別的;血脈關係也分親疏,不能混為一談。

有的人,過分相信一般的親戚,在小家庭裡,一切都聽從愛人的安排。他對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很有感情,但是受到了愛人的制約,絲毫也不敢流露出來。

古人說:「枕邊風,一吹一個準。」

當一個人失去了自己的主張,把愛人這一方的親戚當「血脈之情」,把自己的兄弟姐妹當成外人,無疑是本末倒置。

真正幸福的小家庭,夫妻兩個人會一起承擔雙方大家庭的責任,孝順雙方的父母。作為女婿,應該體諒岳父母培養女兒的不容易;作為兒媳婦,應該感恩公公婆婆對小家庭的幫助,對婚姻的支援。

夫妻之間,任何事情都要多商議,但是不能擅自做主,更不能武斷蠻橫。

唐朝詩人元稹說過:「塞上風雨思,城中兄弟情。」

兄弟姐妹相處,就好像一起建立一座城池一樣,越是危難之時,越要團結在一起。如果起了內杠,不僅感情消散了,還會讓外人有機可乘。

因此,作為大家庭裡的一員,你要主動拉攏兄弟姐妹,如果感情有了裂痕,要想辦法修復。遇到人品很差的兄弟姐妹,應該這樣做:保持適當的距離,減少摩擦;經濟交往要有原則,要牢記彼此的恩情;不翻舊賬,一起奔赴美好;矛盾來臨時,主動示弱,不要爭執不下。

「一母九子,連母十樣」,兄弟姐妹在一個家裡長大,但是素質、相貌卻參差不齊,難免有人品極差的人出現,需要多一些理解和説明。

願你我,感恩家庭,珍惜親情,孝順父母。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